园区诈骗成为“国家难题”:洪玛耐再次呼吁“收拾”西港

园区诈骗成为“国家难题”:洪玛耐再次呼吁“收拾”西港

近期,柬埔寨国家警察总署与旅游警察局联合发布了新的举报投诉书模板,供本地居民和外国游客在遭遇网络诈骗时使用。此外,柬埔寨司法部也正在推动将网络犯罪纳入《刑法》,并已将其列为优先处理事项。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标志着柬埔寨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已进入制度化阶段,更凸显了国家层面的正式介入。某种意义上,一场由“国家队”主导的整治行动已全面展开。

然而,柬埔寨此次推出的投诉书模板,尽管主要是操作性工具,但其背后传递的信息远不止表面。多年来,柬埔寨的网络诈骗举报渠道一直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国家警察总署的官网提供举报入口,支持柬文和英文;各地警局通过Facebook接收举报和线索;内政部甚至开设了微信举报通道(微信号为FACEBOOKTEAM,头像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苏速卡),并协助解救困境中的人员。

此次,警署与旅游警察局推出的举报模板,不仅统一了举报内容结构和明确了所需证据清单,还提供了中、英、柬三种语言版本。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对现有举报体系的整合和重构。模板的出台,也标志着政府开始正视跨国诈骗的复杂性与影响。这意味着举报不再是零散个体的自发行为,而是进入了一个规范化、可追溯的流程管理轨道,提升了整体治理效能。

从立法、执法到政治层面的协同打击来看,柬埔寨政府在此次网络诈骗治理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部署。司法部已提出将网络诈骗纳入《刑法》,并推动相关法案的制定与实施;两年前,内政部加速推进《网络犯罪法》的立法进程,意图构建更为严密的法律框架;洪玛耐首相亲自挂帅,成立了“打击电信诈骗委员会”,并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在蒙多基里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扫荡行动,成功抓捕了258名涉案人员。

这些举措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网络诈骗已经从“社会问题”上升为“国家问题”,政府不再容忍其蔓延,也不再依赖单点执法,而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多部门联动推动系统性治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那些依赖隐蔽园区和关系网络规避执法的“盘总”们,随着“国家队”的主导介入,旧有的避风港将逐步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