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先买后付”骗局!阿联酋当局提醒消费者警惕新型诈骗
随着“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相关诈骗案件也在持续上升。阿联酋监管机构近日向公众发出警告,提醒购物者在享受分期付款便利的同时,要高度警惕账户盗用、退款滥用以及复杂的三角欺诈等潜在风险。
BNPL服务受欢迎,但风险不可忽视
BNPL服务允许消费者无需即时付款即可购买商品,从时尚服饰到电子产品,支付方式灵活、操作便捷。然而,便利背后隐藏着安全隐患:诈骗分子正盯上毫无防备的用户,利用系统漏洞和账户信息实施非法交易。
常见风险与诈骗手法
账户盗用
诈骗者可能通过被盗凭证访问用户账户,以受害者名义进行购物。许多用户只有在收到未授权账单或催款通知时,才发现账户被滥用。
身份验证薄弱
部分BNPL服务提供商仍依赖简单验证措施,缺乏一次性密码(OTP)或交易异常实时提醒。一旦可疑交易发生,用户可能在事后才察觉,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服务商反应迟缓
即便用户上报欺诈行为,部分服务商的处理速度缓慢或客服支持不足,也可能导致受害者自行承担损失。
提高警觉,降低受害风险
阿联酋当局提醒消费者:
-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新;
- 定期监控账户交易记录;
- 对可疑活动及时上报;
- 谨慎点击陌生链接或输入个人信息。
尽管BNPL提供商不断完善安全措施,但用户自身的防护意识仍是抵御诈骗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三角欺诈?
三角欺诈是一种复杂的网络诈骗模式,骗子充当交易中间人,通过虚假网店收取买家订单。为完成订单,他们使用被盗信用卡从合法商家购买商品,再将商品寄给买家。买家收到商品时通常不会察觉异常,而信用卡持有人却蒙受损失。
运作方式示例:
- 骗子在网络上发布热门商品信息,价格低得异常诱人;
- 买家下单付款并提供信用卡信息;
- 骗子使用另一张被盗信用卡,从真实商家购买相同商品寄给买家;
- 买家收到商品,骗子拿走买家支付的款项,而被盗信用卡持有人承担损失。
三角欺诈让受害者往往浑然不知自己卷入骗局,同时使信用卡持有人和商家面临经济损失。
警示
随着BNPL交易量的激增,网络犯罪分子也在不断创新手法。阿联酋当局呼吁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持高度警觉,避免成为“先买后付”诈骗的受害者。
